近日,2013兒童數字出版國際論壇在首屆中國上海童書展上召開。來自中外各個少兒類出版社及公司的負責人,就兒童數字出版的現狀進行探討。
論壇上,亞馬遜中國數字出版總監姜峰播放了2011年走紅網絡的一段視頻: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兒熟練地點擊iPad屏幕,父親拿來一本紙質雜志,嬰孩卻依然對著封面不斷點擊,并對于雜志的無反應表現出迷惑的表情。這位父親在視頻中打出了一段字幕:“對我女兒來說,雜志就是一臺死掉的iPad?!?/p>
“當成人們面對琳瑯滿目的數字讀物時,他們也許還會懷舊。然而,對于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來說,世界就是數字的、網絡的?!苯逭f,“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未來從事紙質書籍、雜志出版的人們,就是在制作死掉的iPad?!?/p>
事實上,家長們也在逐漸習慣孩子們通過電子產品閱讀。姜峰拿出的一份幾年前的美國市場報告顯示,54%的受訪家長的孩子們在讀電子書,而且考慮到質量因素,只有5%的家長希望電子書免費。而在亞馬遜網站數據顯示,Kindle電子書為224萬本,童書已占5.2%,并且還在迅速增長。
雖然童書已在數字化轉型上邁開腳步,然而讓姜峰驚訝的是,Kindle電子書中的童書,80%都是普通讀本:“比如常在銷售榜前20徘徊的英文版《美猴王》,是國內出版社自己做的,售價1美分,打開之后卻發現,除了文字什么都沒有。事實上,把各類聲光電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童書數字出版中,世界上已經進行了很多年?!?/p>
來自英國諾西·克洛出版社的總經理凱特·威爾森演示了iPad上的幾個程序,引起全場觀眾的興趣。名為小紅帽的軟件中,乍看是一本講述小紅帽故事的美麗繪本,但其中的人物皆為動畫,小讀者可與之互動,參與找食物、選道路、小游戲等。凱特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子圖書通過網絡營銷和社交媒體進行推廣,家長似乎再也不需要傳統出版商了。所以,如何重新定位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需要所有出版人深思?!?/p>
安徽兒童出版社社長張克文認為,大多數傳統少兒類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時,只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是進行數據整理、代理銷售電子版權,而能夠進行加工、自建平臺數據庫銷售的只有中少社一家?!坝绕湓诿鎸W絡兒童文學創作、專業機構投資下海制作兒童數字讀物等情況面前,傳統出版社并沒有趕上時代的腳步?!?/p>
(來源:百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