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了“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工作”評選,并已經公布了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在數字化大潮的變革中,傳統出版企業究竟應該怎樣推動數字化轉型?在轉型示范單位身上,傳統出版企業能夠學習到哪些可貴的經驗?在下一步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出版企業究竟應該怎樣做?本版今起將陸續采訪業界人士,就此進行深入探討。
我國數字出版轉型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與之前相比,產業規劃更加明晰,發展模式更加多元,產品推廣更加智能,贏利模式逐漸清晰。但與此同時,與國外先進案例相比,我國數字出版依舊進展緩慢,面臨不少問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談了自己的見解。
出版社已形成贏利模式
《中國新聞出版報》:這次出版轉型示范工作的成果主要都有哪些?與之前相比,今年的出版數字化轉型有哪些特別之處?
郝振?。?/font>今年的數字化轉型取得了很多成果,可以從六個方面來概括。在產業規劃方面,幾乎所有的傳統出版企業都開始規劃自己的數字出版發展方略,相當數量的出版社、出版企業不僅有短期的計劃,還有中長期規劃。在發展模式方面,出版社已經打破了單一的模式,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在產品生產方面,有的已經確定了一些產品和項目,有的產品已經定型,正在開始推廣和應用,還有的產品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在產品推廣模式方面,也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比如人民軍醫出版社從2010年就在發售紙質書的同時配發閱讀卡,通過閱讀卡實現了同時在線閱讀,還可以鏈接中華醫學資源核心數據庫,了解更專業的知識,這種模式成為了國內首創,也顯示了全媒體出版比起單獨電子出版的優越性。
另外,從投入產出、贏利角度來講,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說數字出版是燒錢的,但現在不少出版社已經初步形成了贏利模式,有了實際的贏利。比如北師大出版集團,2011年在數字出版方面的純利潤就有193萬元左右,2012年已經達到340多萬元。
最后一個成果則是,在這些產品、模式不斷推出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支人才隊伍。數字出版現在已經形成了不同規模的復合型人才。
《中國新聞出版報》:目前國內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出版總體處于什么水平?同國外數字出版企業相比,差距主要在哪兒?
郝振?。?/span>我國目前已經有了一批領軍企業,也產生了一批領軍人才。在領軍企業和人才的帶領下也有一些很好的項目,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
但與國外相比,還有兩個方面的差距。一是定位的差距,國外一些大集團或標志性出版企業,已經把數字出版作為整體戰略的核心板塊。而相比之下,國內的集團和企業還只是把它作為其中一部分,更多的精力還是用在上市、多元化開發上,沒有意識到數字出版的緊迫性。這是一個最大的差距。
二是運營模式的差距,國外一些大集團現在是在做“減法”,他們合并同類項,并且為了合并同類項,他們不惜忍痛割愛。比如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團之一培生集團,為了加強教育資源數字化的開發,就把企鵝出版社和《金融時報》都賣掉了,同時又購進了以教育服務為主要業務的美國在線公司和以商業英語為主打的全球新聞公司。而我們卻更多的是在做“加法”,把能夠增加短期效益,或者只要是會有效益的板塊就通通容納進來。這是讓我們擔心或者著急的一種差距。
數字出版需要“強者通吃”
《中國新聞出版報》:今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了“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工作”評選,并已公布了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在你看來,政府部門在引導產業發展上還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郝振?。?/span>政府部門今年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這次的全國數字出版企業示范單位評選,就是試圖通過這種措施鼓勵出版單位,讓他們做得更好、走得更快,同時也引領整個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步伐加快。
同時,今年上半年,12個數字出版基地已經全部落地,有的發展得相當不錯。此外,政府還投資主導了一些重點數字化項目,比如國家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時間,中華知識資源數據庫的項目也有望年內啟動。其他還包括政策、資金支持等。但是,出版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還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需要傳統企業審時度勢、與時俱進。
《中國新聞出版報》:對于國內數字出版下一步的發展,你有怎樣的判斷?
郝振?。?/span>數字出版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特點,就是它海量的信息、海量的消費、很大的資金投入。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有“強者通吃”的局面,比如亞馬遜對銷售平臺的壟斷,安卓和蘋果對于移動應用商店的壟斷,它們的地位已經很難撼動。就國內而言我認為也要走這個模式,我們有一大批有實力的數字企業或大的傳統企業,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制定正確的戰略,方法和路徑又比較正確的話,就有可能形成一個好的數字出版生態系統,有可能處在壟斷地位。
另外,絕大多數的中小出版企業應該審時度勢,清楚自己在整個數字生產企業里面的位置和在整個鏈條里面的環節,不要貪大求全。它們或者做推廣商、或者做內容提供商,或者做某一個方面的服務商,一樣能夠贏得市場、贏得自己生存的空間。
《中國新聞出版報》:對傳統出版企業下一步如何發展數字出版,你有怎樣的建議?
郝振?。?/span>就目前來看,傳統出版企業發展數字出版需要做到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要從工業化的思維轉向信息化的思維。傳統產業還處于工業化的階段,而數字出版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所以能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絡,掌握網絡生存的規則,遵循網絡運行的規律,是一個有沒有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問題。如果跟不上,將來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就有可能難以為繼。
二是需要從傳統時代的生產關系轉向服務運營管理。數字化時代的管理,是要把先期規劃、技術平臺和營銷系統組成三位一體的數字化鏈條,比如國內的一些公司把通信業的優勢移植到出版領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是要從激烈競爭轉到合作運營。在一段時間里內容生產商和技術提供商有一個很大的矛盾,這個矛盾現在還存在。技術商憑借著技術優勢把內容資源的價格壓得很低;內容提供商出于對這種情況的不滿,有時候就不把好的產品拿出來給技術提供商,其實這是不正常的發展現象。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正在改觀,比如上?!督夥湃請蟆泛万v訊門戶網站去年的合作,就通過自己在新聞方面的優勢和門戶網站的渠道優勢、傳播優勢,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實現了1200萬元的營業收入。傳統的新聞出版內容和生產服務商、技術商不是純粹的競爭關系,更多的是一個競合關系,完全可能在一種和諧的界面下各自發揮優勢,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面。我覺得這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我對傳統出版企業的一個建議。
(《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11月8日)